PCBA(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)在焊接过程中常使用助焊剂以提高润湿性和焊点质量。焊接完成后,残留助焊剂若未去除,可能引发金属腐蚀、离子迁移、电气短路等问题,因此需要专用清洗液进行有效去除。助焊剂清洗液的组成成分直接影响其清洗性能、安稳性与环境适应性,其中“是否含氯或有机溶剂”是用户关注的关键指标之一。
首先从含氯成分角度分析。早期某些清洗剂中使用了氯代有机溶剂(如三氯乙烯、四氯化碳)以增强去除性能,但这些化合物已被证实具有较强挥发性和潜在环境危害。目前工业应用中,绝大多数清洗液已不含氯元素,以减少对环境及操作人员健康的影响。
现代清洗液多标注为“无氯”(chlorine-free)或“非卤素”(halogen-free),特别是在通信、医疗、军工电子等领域,对清洗液中的卤素元素控制更为严格。选择无氯清洗液已成为主流趋势。
其次是是否含溶剂。助焊剂清洗液可分为水基型、溶剂型与半水型三类:
水基型清洗液:以去离子水为基础,配合表面活性剂、螯合剂等添加物,环保性较好,适合自动喷淋或浸泡工艺。
溶剂型清洗液:通常含有醇类、酯类、酮类等有机溶剂,具备快速溶解松香和助焊剂残留的能力,适合对清洗效率要求高的场景。
半水型清洗液:融合水与低比例溶剂成分,兼顾环保与清洗能力,是在水基与溶剂型之间的折中选择。
对于是否含“有机溶剂”,不能一概而论。部分有效清洗剂确实需要少量溶剂提高溶解力,但均控制在合理范围,并符合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)排放标准。
在选择助焊剂清洗液时,建议参考产品的技术资料表(TDS)与材料数据表(MSDS),其中会注明是否含卤素、是否含有机溶剂及其浓度范围。针对高密度BGA、微间距IC等敏感元件,建议使用无氯、低残留、快干型清洗液,以保障电路板长期可靠性。
PCBA助焊剂清洗液是否含氯或溶剂,需依据清洗液类型与应用工艺判断。现代产品已趋向无氯低溶剂化,确保清洁效率与环境标准之间的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