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电子制造过程中,焊接后的助焊剂残留是影响产品可靠性的重要因素。助焊剂清洗液作为主要清洗介质,常用于去除PCB板表面焊接后残留的有机酸、松香和活性剂等物质。近年来,配合超声波清洗工艺使用,清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。
超声波清洗原理基于“空化效应”,即通过高频振动在液体中产生大量微小气泡,这些气泡在破裂过程中释放出瞬时高能,能够有效剥离微小颗粒及粘附残留物。助焊剂清洗液中含有针对性溶剂成分,如醇醚类、酯类或水性清洗剂,可溶解残留焊剂,同时保护电路板不受腐蚀。两者结合后,超声波提供机械力,清洗液提供化学溶解力,从而实现对焊点及狭缝区域的全方面清洁。
清洗效果受到多个因素影响,如超声频率、功率密度、清洗液配方、温度及时间等。高频适用于清洗高精元器件,低频则适合清洗较大颗粒污染物。同时,超声波频率控制在40kHz~80kHz范围内,更有利于不损伤元器件的前提下完成细致清洗。对于高密度封装或BGA底部焊点,超声波配合清洗液可显著提升去除率。
此外,建议定期更换清洗液并监控其化学活性,以确保持续有效的清洗性能。超声清洗结束后还应进行纯水漂洗与热风干燥,避免二次污染。
助焊剂清洗液配合超声波清洗可大幅提升清洁效率和残留去除率,尤其适合应用于电子组装、高可靠性电路板等领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