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SMT(表面贴装技术)生产过程中,SMT 钢网清洗液的性能直接影响钢网的清洁效果与使用寿命,适时更换清洗液是保障生产质量的重要环节。判断 SMT 钢网清洗液是否需要更换,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。
观察清洗液的外观状态是直观的判断方式。正常情况下,清洗液应保持清澈透亮,无明显杂质与悬浮物。若发现清洗液颜色变深,比如水基清洗液从原本的无色或浅色变为浑浊的深色,溶剂型清洗液出现明显分层、沉淀或絮状物,这往往意味着清洗液中积累了过多的锡膏、红胶等污染物以及自身分解产物。这些杂质不仅会降低清洗液的清洁能力,还可能在清洗过程中二次污染钢网,此时就需要考虑更换清洗液。
清洗效果是判断更换时机的关键指标。当发现钢网经过清洗后,仍存在较多锡膏、红胶残留,或是钢网表面出现难以去除的污渍、斑点,且通过延长清洗时间、提高清洗温度等方式仍无法改善清洁效果时,说明清洗液的有效成分已大量消耗,清洁能力显著下降。例如,原本一次清洗就能使钢网恢复洁净,现在却需要多次清洗才能达到类似效果,甚至多次清洗后仍不达标,这就表明清洗液已无法满足清洗需求,应及时更换。
清洗液的使用时间与使用频率也会影响其更换周期。每种清洗液都有相对合理的使用时长,即使外观和清洗效果暂时未出现明显异常,若使用时间超过产品说明的周期,也建议进行更换。因为随着时间推移,清洗液中的有效成分会逐渐挥发、分解或与污染物发生反应,其性能会逐渐衰减。此外,如果生产任务繁重,清洗液使用频繁,即使未到使用时间,若使用次数过多,也可能提前耗尽清洗液的清洁能力,此时也需考虑更换。
检测清洗液的成分变化能更准确地判断更换时机。可以通过专业的检测设备,测量清洗液的酸碱度(pH 值)、电导率等指标。对于水基清洗液,pH 值的变化能反映其有效成分的消耗情况,若 pH 值偏离初始设定范围,可能会影响清洗效果甚至腐蚀钢网;电导率升高则表明清洗液中离子污染物增多。溶剂型清洗液可通过检测其成分比例变化,如主要溶剂的含量是否降低,判断清洗液是否失效。当这些检测指标超出正常范围,就意味着清洗液已无法正常发挥作用,需及时更换。